查看原文
其他

热花茶 | 天津“茶口儿”里的滋味密码

2016-08-07 王维敏刘宏婕刘红 假日100天

2016年天津茶博会8月5日将于梅江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新茶品、新茶器,喝茶也有流行趋势。然而,几千年的中国茶史,给每个地域都留下了专属自己的茶叶密码,它们关乎生活习惯,关乎地域性格,关乎历史记忆,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就像单丛之于潮汕,沱茶之于川渝,普洱之于广东……而对于天津人来说,地位迄今难以撼动的主流茶类,依然是老一辈最爱的——花茶。天津人喝花茶讲究“香酽口儿”,当“就是当年那个味儿”的复刻版天津老味儿花茶甫一面世,老天津卫们都激动了。不过,老一辈人舌尖上的怀旧风潮在年轻茶客眼中,恰恰是当下最时髦的事儿,爷爷奶奶辈儿的老味儿花茶新生,会是一种什么滋味……


1复刻茉莉白毫 90岁评茶师说“有口儿”


老天津卫记忆里的花茶到底是个什么味儿?御品轩茶业的张津生经理带着自己复刻的“老津卫”茉莉白毫,特意去拜访了老天津茶业公司的评茶师陈老先生。90多岁的老先生,接过茶,轻抿一口,眼睛里像是回忆起了一件陈年旧事,立刻闪出了光彩:“有口儿!”


天津的花茶讲究什么?

讲茶口儿。

什么是茶口儿?

茶口儿就是茶。


老先生的话听起来有些高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津茉莉花茶以它独特的茶香享誉京津及华北、东北等地。然而随着国营茶厂及老字号体制改革,时代的变迁使得老天津卫记忆中的天津花茶味道渐行渐远。与此同时,人们喝茶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正山小种、金骏眉、蒙顶甘露、安吉白茶……喝茶与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一样,每天都在刷新着人们的老习惯。然而,就像人们总是念叨,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一样,从小喝花茶的老天津卫也总是心心念念地想要找到当年的那个茶口儿。张津生就是其中一位。




大学毕业后,张津生成为了一名老师,备课的时候,总是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那时30元一斤的茉莉花茶,每次他都是买上一两,够喝一个礼拜的。然而等下次再买,同样的茶,味儿就变了,时好时坏,总是不满意。心细的张老师特意做了一个试验,每次买的茶都留出一小撮,几个批次下来,一对比发现不管是茶叶外形、白毫占有量都有不同。茶味儿不对,总是能找到原因的,天津人嘴刁,舌尖上的记忆不会骗人。


这一次自发的茶科学试验,让张津生对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辞职下海经商,做起了茶叶生意。复原天津老花茶味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30年的茶界经历,终于让张津生等到了这个机会。


在“老津卫”推出前,张津生联合茶业协会搞了多次品鉴会,邀请老天津卫来品茶。“就是当年的那个味儿”、“找了好久,终于又喝着了”、“这茶怎么配出这么地道的老口味”……在老人们的一次次评价和议论中,神秘的天津老花茶的“茶口儿”渐渐清晰起来。


天津花茶品的不仅是花香还要有茶味儿,条索细长紧洁、香气足、汤色明亮还要耐泡。老人们所说的“香酽口儿”、“杀口儿”,是茶香、茶涩、茶苦的一种综合口感。茶一入口,对口腔有一个很明显的冲击力量,正所谓“杀口儿”。




天津花茶的“杀口儿”从何而来?秘密就在于拼配。过去的天津茉莉花茶是以福建、浙江、江苏及安徽等地茶叶,按照不同等级和档次拼配而成。比如,福建茶叶外形俊美但不耐泡,安徽的耐泡但形状不好。不同产地的茶叶按时令采摘制成茶坯后,运输到茉莉花基地分别窨制,最后再运到天津按一定的配比拼配而成。拼配后的茉莉花茶既有江浙茶叶的香气,又有闽皖茶叶的滋味,具有香气高、滋味浓、口感好且耐泡的特点,这就是深受北方消费者喜爱的天津拼配花茶。


京津两地的人为什么独爱花茶?因为早年间京津两地水不好,碱水,苦,花茶味道重,可以遮水味。过去窨制茉莉花茶,还讲究“以芭儿兰打底”以突出茉莉花茶的鲜灵度。芭儿兰是天津人对白兰花的独特叫法,白兰花与茉莉花、栀子花并称为“盛夏三白”。过去,总能见到街上有卖芭儿兰的,一般寻常百姓家,买不起香水,就喜欢花几分钱买上两朵,别在大褂的扣襻上。


尽管现在的水质改善了很多,但喝花茶的味觉基因已经深深印在天津人的心里。当耳熟能详的高碎、茉莉白毫、珠兰大方、茉莉云雾、苏萌毫摆在眼前,意外、惊喜、满足、激动等表情纷纷在老人们面上呈现。高碎20元一斤,茉莉白毫70元一斤,还是过去的纸绳包装,从前老百姓的当家茶,如今又以超级接地气的价位重回人们的视线,这在年轻人看来可是新鲜事:“城中独此一家的正宗天津花茶,复刻传统老味道,超棒!喝惯了乌龙茶的我今天也换换口儿,做回老派天津人!”


您看,老花茶回归,提的是旧事儿,可在年轻人圈子里又掀起了新的潮流。老茶新欢,天津卫的老花茶,断不了!



昔日苏萌毫今日茉莉金芽儿

过去老人们口中的“苏萌毫”讲究江苏茶坯、江苏花来窨制。如今,茶坯选早春头采的碧螺春,苏州的茉莉花差不多已经绝迹了,换以广西的茉莉花窨制,称为茉莉金芽儿。




2喝过茉莉高碎的老天津告诉你的事


 奇、鲜、厚、疲、对口儿、茶食、萝卜就热茶……


茉莉花茶是根植于天津骨血中的世俗文化。没有天津人没喝过茉莉花茶,不了解茉莉花茶的。小时候看爷爷奶奶一壶茶从早晨喝到晚上;夏天的傍晚放学回来,大口大口的喝一碗茉莉花茶,爽快解渴;在澡堂里,一盘萝卜就热茶,就能消磨一整个下午的时光;听曲看戏的时候,茉莉花茶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史清元

谦祥益总经理

茶龄:40年


成兴茶庄一毛一包的茉莉花茶跟立顿茶包一样大


“从跟着爸爸喝开始,我喝茉莉花茶得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了。”在谦祥益相声馆里,相声还没有开演,谦祥益总经理史清元悠悠然的给自己沏了一壶茉莉花茶,开始回忆自己与茉莉花茶难舍难分的缘分。


小时候,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史清元顾不上刷牙洗脸,便睡眼惺忪的拎上家里的大暖壶,到胡同口的水铺里打满满一暖壶水,踮着脚从家中储物柜最高一层拿出父亲放茉莉花茶的铁皮盒,捏些茉莉花茶放入搪瓷缸里,酽酽的泡一大缸茶。茉莉花香混合着茶叶的清香逐渐充斥着整个屋子,这是史清元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味道。


还没开始吃早点,父亲就得先喝一口茉莉花茶,这才算老天津卫一天真正的开始。


茉莉花茶汤清、味儿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尤其是茉莉花茶的香味儿,沁人心脾。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做人间第一香。”


茉莉花茶富贵清贫两相宜,天津人不论贫穷还是富贵,不论是达官显贵、梨园名家还是布衣百姓,壶里杯中都少不了茉莉花茶。


史清元年轻时,天津澡堂文化颇为盛行。每到周末,史清元先要去家门口不远的成兴茶庄,买包一毛钱一包的茉莉花茶,跟今天立顿茶包大小,正好够一壶茶的量,便宜。带着茶包到澡堂子,递给给服务员让沏一壶茉莉花茶来,服务员泡完茶送上来,壶嘴上别着刚才包茶的小薄纸,意思是一包茶全用了、请君放心的意思。到了冬天,史清元会再要一小盘萝卜,在澡堂的热气和茉莉花茶的香气中,度过一个下午,回想起这段时光,史清元惬意的拍起了大腿。


史清元的书房里藏有形形色色不同的茶,普洱茶饼、龙井、安溪铁观音……朋友们知道史清元爱茶,来看他时总是搜罗一些好茶、特色茶带给他品味一番,但是史清元放在手边上最爱喝、最常喝的,还是茉莉花茶。“喝了这么多年了,顺嘴。”史清元说,不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带着茉莉花茶,即便是出国也不例外。他说:“在云南丽江开客栈时,我忘了带茉莉花茶,喝什么别的茶都觉得好像不是滋味。”




听相声喝龙井普洱的都是外地人


“我小时候,天津茶的种类不多,主要以茉莉花茶为主,龙井、乌龙茶也有,但比较少。”史清元说,那时候父亲的工资只有三十多块钱,仍然要劈出来三四块钱专门买茉莉花茶喝。为什么天津人喜欢喝茉莉花茶?史清元认为饮茶如食饭,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味蕾记忆,一茶一饮,一食一饭,都铭刻着天津人的基因符号。


史清元说:“当时茶庄也不多,正兴德是我总去的一家,成兴茶庄、广裕茶庄也常买。”即便不买茶,他也总爱逛到茶庄里去,和茶庄里的老人儿聊花茶历史。“早先熏制茉莉花茶是在福建福州的茶厂,那里不仅茶的品质极好,茉莉花的品质也好,价格也高。现在市面上的茉莉花茶多是在广西进行熏制的。”他在去福建旅游时,还独独去寻找熏制茉莉花茶的茶厂瞻仰。“我喝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茉莉花茶是在上海,茶为球状,中间包着一朵茉莉花,茶叶打开之后茉莉花在杯中舒展绽放。”史清元说。


天色渐晚,谦祥益逐渐开始上座,快板叮叮当当的打了起来,年轻的相声演员登台表演,大胡同的寂静夜色里,唯独谦祥益透露着热闹的尘世喧嚣。谦祥益的小伙计手脚麻利的穿梭在各个桌子之间,上了听相声标配的瓜子和茶水。伙计观察的多了也总结出来了,不用开口,便知道点龙井普洱的大多是外地人,天津本地人就是一壶茉莉花茶,没跑儿。


天津白领张岭带着两个儿子一起来听相声,点了一壶茉莉花茶,一盘西瓜,一盘瓜子,坐在后排自在的给爷仨斟了三碗茶,听着相声乐呵起来。两个男孩大的只有十二三岁,小的只有七八岁,两个小家伙闹着要喝冰水,张岭轻声训斥道:“到什么地儿做什么事儿,听相声就得喝茉莉花茶。”男孩别扭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端起茉莉花茶喝了起来。张岭说:“现在孩子们不愿意喝茶,但是我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喝点茉莉花茶,也是为了培养他们更多了解天津的文化。”


一台相声听完,张岭一壶茶也淡了,曲终人散,大概茉莉花茶的余香仍然流连在两个男孩的唇齿之间,属于天津卫的茉莉花茶,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了下去。



 喝茶名词 

茶食

@杨村糕干传人姜学刚 喝茉莉花茶少不了茶食,杨村糕干用糯米和稻米磨碎了蒸熟,甜腻软糯,配上一杯茉莉花茶,满口留香,简直是绝配。


对口儿

@天津民俗作家徐凤文 天津大碗茶为茉莉花茶,摆在车站或者街头人多的地方,为了让喝大碗茶的“对口儿”(温度适中),摊上既有扣着的空碗,也有盛半碗茶水的。有喝大碗茶的人来了,卖茶水的人先问一声:“烫嘴的还是对口儿的?”半碗茶添上热茶就是对口儿了。


高碎

@天津民俗作家王和平 去正兴德买花茶有讲究:品质最高的叫“奇鲜厚”(味道又奇又鲜又厚);其次叫“鲜厚”,再次叫“厚”,以下叫“鲜”(只味好而不耐冲),最次叫“疲”……还有人专爱喝“高碎”(茶末),高碎具有很好的可溶解性,汤色较为持久。


 生活记忆

@冯骥才 沏一壶茉莉花茶,就着紫心萝卜芝麻糖,边吃边喝,翻一篇看一篇,当玩意儿。恍若置身热热闹闹的茶楼,外面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群无所事事的人呼朋引伴的围着口若悬河的说书匠。


@小摩女爱旅行 小时候,老四合院东厢房那每天冲泡茉莉花茶的瓷茶壶,热热的水闷出的淡黄色茶水满屋飘香,是大人辛苦回家解乏的琼液,也是少女在门口大槐树下跳完皮筋跳累了之后解渴的最好饮料。


@天津唐铁嘴 天津卫的茉莉花茶是一种神奇又百搭的饮料,无论清晨、中午、傍晚,也不管配煎饼果子、槽子糕、黄蛋糕、白皮儿点心、馒头果仁儿还是青萝卜、鸭梨、瓜子、红果酪,也不分休闲、上班、看戏听曲儿、下棋打牌,没有它不合适的,无需讲究,也没有规矩,随心所欲,一切“茶道”都是浮云了。


3天津好花茶从哪儿来


 广西茉莉、安徽珠兰、福建白毫、徽州烘青、四川飘雪……


泡一壶好花茶,你大概需要跑遍全国。采集广西横县的茉莉花,用福建绿茶毛坯窨;去四川峨眉采集茉莉,配用云雾山出产的嫩绿芽头;去安徽歙县,采珠兰,加绿茶窨制,一壶珠兰大方让你清爽度夏。花茶最为民间,却汇聚了各地的风物精华,也贯穿了中国茶产地的发展史。




福州发源老花茶

东北角新华书店旁边的正兴德茶庄是家很有历史的店。柜台后面挂着的“正兴德记”的匾额有200余年的历史了。匾额的旁边,店家将花茶的制作工艺工整地写下来,格外显眼。老店员说,这就像店训一样伴随着几代店员。


“将已烘制成茶运往福州,由女工再揉再烘,由立夏后取茉莉花入茶,二寸花,一寸撒,均匀每层,日落时入花,晨取出再捡之,花始者四次,则茶成矣。秘诀难以笔墨形容,宗旨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也。”红底黑字撰写的花茶工艺挂在百年老店最明显的位置,也昭示着花茶在正兴德的“头牌”地位。


1738年成立的正兴德茶庄是天津有名的百年老店。旧址在北门外竹竿巷,由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创办,最初经销一些来自湖南、湖北的绿茶及安徽大叶茶,后来研制出有自己特色的花茶,在天津一炮打响。“正兴德在各个茶产地都有设厂,按照自己的秘方将茶拼配好,装在锡桶里,沿着运河运到天津。” 一位老店员指着店中的老锡桶说,天津并非茶产地,这样的老锡桶防潮效果非常好,一批批茶品就是这样从南方运到天津的。


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那时候,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的长乐帮茶号生成、大生福、李祥春等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到1900年,天津正兴德茶庄也陆续在河南周口、福州等地设立香茶窨制厂,并到杭州、黄山、六安等茶叶产地采购加工。




四川泡一壶碧潭飘雪

茶人刘萃对花茶颇有研究,她在五大道开了一间名叫“茶来茶趣”的茶室,为各地的茶友搜集了各式花茶。“老天津人喜欢喝高碎高末。在如今,品茶人追求更加精致的生活了,花茶的品类正在提升。其实,一款优质花茶在制作工艺上非常讲究。花茶也分为芽茶和叶茶,在最好的时节采下来的鲜花窨制成茶,有一股自然的香气。”刘萃代表着新一代茶人对花茶的理解。在她看来,最好的花遇到最好的茶,还要经过手艺极高的老师傅,精心窨制才能做成一款最好的花茶。


一壶好的花茶,需要在春季制作好茶坯,在夏季最好的时间采下鲜花,用4到5次的窨制过程,需要人工和半人工的繁琐的工艺。根据产地不同,花茶被制成了不同的形状。大芽叶会经过揉搓制成球状,就是老人常说的香螺或者龙珠。还有的经过手工再搓制成环状,称为“茉莉玉环”。小芽叶经过窨制筛选,成为上好的芽茶。


传统花茶“只闻花香不见花”,但也有一种是例外。刘萃在茶盛中拨出一种花茶,碧绿清脆的茶叶中还有些许白色的花瓣。“这是四川峨眉山产的一种花茶,叫碧潭飘雪。采花时间在晴日午后,挑雪白晶莹、含苞待放的花蕾,赶在开放前择花,使茶叶趁鲜抢香,再以手工精心窨制。碧潭飘雪泡制之后,水面点点白雪,淡雅适度,此茶不仅淳香可口,更有观赏价值。”刘萃说。




安徽采珠兰度夏天

明代江南一带已有许多窨制花茶的手工作坊。但并不是所有文人雅士都推崇引花入茶,也有人觉得这样做失茶之真味,不可取。到了清道光年间,江南兴起用珠兰、茉莉花配茶使用。目前,天津市场上的珠兰花茶就是来自安徽歙县。珠兰花茶,选用黄山毛峰、徽州烘青、老竹大方等优质绿茶作茶坯,混合窨制而成的花茶。珠兰花茶通常用苏州的窨茶师傅制作,他们用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珠兰花窨制茶叶。


横县花田采撷茉莉花

上世纪80年代前,花茶主要在江浙和福建生产,但随着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的发展,茉莉花茶加工业逐步向广西转移。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之后,这里也成为中国的茉莉花之乡。


 正午采花 晚间窨茶



袁海燕,福建茶人,一团春茶叶负责人


袁海燕是福建福鼎人,如今在天津开办“一团春茶叶”,经营各类茶品。虽然来天津多年,但从小和父母亲制作茉莉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茉莉花分春花和伏花,春花在5月份盛开,伏花则在7、8月间盛开。伏花饱满、吐香能力强,是制作茉莉花茶的好材料。”袁海燕说。

●采花 “80年代,我家那里还有茉莉花田,家中六七岁的小孩子就开始学习采花了。”袁海燕说,花田离家不远,但采花要在正午时分。正午采花特别晒,大家都希望能有个树荫来遮阳。采花需要拇指和食指一起轻轻地将花蒂采下,不能用力过大。正午采花,到下午三四点带着满满的一篓鲜花回家。

●窨制 花茶制作工艺分为窨制和提花。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毛坯茶通常选用春季烘青好的绿茶,精制后备用。一层茶一层花,放置几个小时,随着花蕾逐渐成熟,花瓣微微张开,就开始释放香气分子。工人要不断翻转茶坯和花瓣,让茶叶保持干燥。之后筛除花瓣,干燥茶叶。经过十几个小时,一窨的过程才完成。如此反复七次,才能完成花茶的七窨过程。

●提花 在窨花完成的基础上,再用少量鲜花复窨一次,出花后不再复火,将花瓣筛出。提花之后,花茶的制作工艺才算完成。花瓣中含有水分,为了保证茶叶不受潮,传统花茶中并不带有花瓣。这也是“只闻花香不见花”的原因。


4年轻人的新花茶


 果味茉莉花茶、腊梅花茶、魁龙珠、滇红茉莉……




进入华苑的茶社“知在空间”,90后茶社主人肖芃旭刚刚沏好了独创的果味茉莉花茶。她把玻璃杯轻轻的推到记者面前,信心满满的请记者品茶的味道。


所谓果味茉莉花茶便是将稀释的凤梨汁或芒果汁按照一定比例调入茉莉花茶之中。远远的就能闻到茉莉花茶的茶香味;轻轻抿一口,首先击打味蕾的是凤梨清香,用舌尖裹着茶水在口腔中转寰,茉莉花茶的茶香方才慢慢的散发出来,再过一会儿,茶淡淡涩味也随之而来。性子急的顾客大约更多的感受到凤梨汁的味道,细品方能显出茉莉花茶的香气。


“我觉得只要是天津人,没人没喝过茉莉花茶。”肖芃旭说,她也不例外。小时候,爷爷最爱喝茉莉花茶。放学回家,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拿起爷爷的大茶杯,咕咚咕咚灌下一杯茉莉花茶,然后才抹抹嘴出去玩、写功课……奶奶看了,总说喝凉茶对身体不好,泡一小杯热茉莉花茶放在桌上,肖芃旭却仍喜欢喝爷爷的凉茶,每天一杯,极有原则,奶奶冲的那杯热茶,放凉了也是不会喝的。


喝了十几年的茉莉花茶,肖芃旭没觉得自己对茶有什么特别的感悟,却在一次赴日旅行的过程中,对日本的茶道产生了兴趣。从北京师范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之后,肖芃旭专门去日本学习了一年的茶道,回国之后在天津开了一家专属年轻人的茶馆。


所谓果味茉莉花茶便是将稀释的凤梨汁或芒果汁按照一定比例兑入茉莉花茶之中,仅供应芒果味和凤梨味的果味茉莉花茶。


知在空间位于居民楼的一层,偌大的房间装修的像是温馨的民居,相比其他茶空间,少了些许仙风道骨、清净修为,却处处充满了茶馆主人俏皮别致的生活巧思——读书会、活动室、放映室……跳脱而又年轻,正如肖芃旭对待茶的态度一样。


“现在茶的品种越来越多了,我们喝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茶,我们收集茶器茶盏,我们泡茶的技艺细细的切分,但是年轻人好像慢慢的忘记了茉莉花茶的存在了。”肖芃旭说,她先推出了茉莉花茶,几乎没有年轻人点,反而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爷总是要一壶茉莉花茶,一聊就聊一个下午。


“我问了周围开茶社的朋友,大家也很少将触角伸入茉莉花茶的领域,甚至好多人言之凿凿的说‘好茶不窨花’,认为茉莉花茶是失趣的、过时的东西。”肖芃旭说,年轻人到知在空间,多喝黑茶和白茶,抹茶牛奶都比茉莉花茶点的多。小时候喝过的茉莉花茶的香气时不时的钻入她的脑海中,肖芃旭决定创新茉莉花茶,让年轻人再次爱上它。


利用茉莉花茶创新,对于肖芃旭和很多爱茶之人来说,既是针对年轻人饮茶口味改变不得不做的改变,更是鬼马90后发自内心的渴望,茉莉花茶本来是什么样子?大概每个天津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样子,肖芃旭想要给茉莉花茶添上自己的想法。




果味茉莉花茶,说起来简单,但想要搭配出适中的口味并不容易。果味和茶香,两种口味之间怎样巧妙的融合,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肖芃旭曾经想在茉莉花茶中兑入橙子汁和草莓汁,很快发现这种香气浓郁的果汁会掩盖了茉莉花茶的香味,果香和茶香相冲反而味道不好,合适的比例也是要反复调配才能够知道的,现在,肖芃旭只供应少量的芒果味和凤梨味的果味茉莉花茶。


更多青年人对茉莉花茶进行创新:洛神玫瑰茉莉花茶将玫瑰的香混入茉莉的香之中,两种香味既相冲又相容,竟然达到一种美妙的融合;茉莉花茶也被当做食材运用到烹饪中,英国的米其林一星餐厅HKK使用茉莉花茶熏制神户牛排,中西结合;茉莉花茶口味的冰激凌更是风靡一时,与抹茶冰激凌相比,茉莉花茶冰激凌味道更加清淡解暑。


花茶模样

腊梅花茶

茶人刘萃珍藏了来自南方的腊梅花茶。腊梅盛开于南方的冬季。每当开放,满树繁花,黄灿灿的吐向冬日的晴空。腊梅的花心是白色的,文人称之为“冰心腊梅”。取金黄色的腊梅花风干,制成腊梅花茶。用80度的水泡开,慢慢等待花瓣一片片张开,甚是好看。花茶入口清淡,后味有种淡淡植物香气。根据《本草纲目》记录,腊梅花茶可“解暑、生津”,是夏日里不错的茶品。



魁龙珠茶饮

源坐茶饮店老板最新调制“魁龙珠”。听起来是全新茶品,其实是浙江和江西一带的民间茶。“猴魁、龙井、珠兰,三种拼配,得茶有花香的绿茶。”老板说,珠兰花茶,选用黄山毛峰、徽州烘青等优质绿茶作茶坯,混合窨制而成的花茶。珠兰花茶清香幽雅、鲜爽持久,是盛行安徽歙县、浙江金华的古老茶品。源坐老板用拼配茶饮调制茉莉花酱,调制了年轻人爱喝的冷饮,也算一种创新了。


滇红茉莉

滇红茉莉是将茉莉花茶千年窨制工艺与红茶工艺创造性的结合一体的创新茶,茶坯使用滇红茶工艺生产,后来又加入茉莉鲜花窨制多次而成,好的滇红茉莉要熏5遍左右,再在保留茶品鲜香的同时,呈现出滇红红茶的醇和特色。




茉莉花茶月饼

香格里拉酒店的茉莉花茶月饼使用日本桃山皮,用白云豆沙配蛋黄、奶油制作月饼皮,并融入茉莉花茶的味道,一改平常月饼甜腻的口感,反而有淡淡的清香味。


茉莉花茶虾仁

全聚德与张一元共同研制的“茉莉花茶虾仁”创新茶餐,茉莉花茶的茶香与虾仁的鲜美融合,味道清淡,回味无穷。


假日100天记者 | 刘宏婕 王维敏 刘红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第772期《假日100天》

*版权归《假日100天》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jiari100tian@gmail.com 或 QQ:16840941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